財華社香港新聞中心/記者張國棟報道。
2006 / 12 / 13 星期三 16:51

香港交易所(0388-HK)常務董事會日前已批准推出人民幣期貨產品,本周三(13日)董事會通過後,並再諮詢市場,若建議落實,相信產品可於明年中推出,諮詢文件內容包括有合作細則、產品類型及收費等;有經濟學者指出,人民幣期貨具孖展及期權特色,香港在這方面發展已十分成熟,且有佳績,估計推出後會受投資者歡迎。

日前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表示,初步構思人民幣期貨分為美元兌人民幣,以及港元兌人民幣兩種,並統一以港元交收,每張合約暫定為100萬元,將採用莊家制運作,他相信產品在港交所現有交易平台進行買賣,相對其他國際交易所,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。

其實,芝加哥商業交易所(CME)早於今年8月28日已率先推出人民幣期貨和期權產品,雖然至今成交並不活躍,但市場仍針對港交所發展新產品的動作遲緩,往往錯失先機,作出不滿之聲,今次港交所推出人民幣期貨,市場將甚為關注產品推出後的成交是否活躍。

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預期,香港推人民幣期貨產品應較CME所推出的產品更為投資者接受,這除了在交易成本上具優勢外,香港在發展期權及衍生權證等產品,在全球的地位更是數一數二,而人民幣期貨具期權特質,因此香港發展人民幣期貨將具有一定領導地位,而且香港發展的恆生指數期貨相當成功,海內、外投資者都十分熱捧。

莊太量說,從另一個角度看,香港作為中國的地方,在爭取人民幣衍生產品定價權更具代表性,因為人民幣非國際貨幣,亦即是沒有市價,其價格是按國內已定的方式計算,香港推出人民幣期貨可直接從市場競爭中,取回定價權,即使國內日後再發展人民幣期權,對香港發展期貨並沒有抵觸,因為兩者方向一致。

莊太量對於市場曾經傳出國內有關當局就對中國的銀行發出指引,限制其參與境外的人民幣遠期買賣,從而大大減低CME人民幣期貨成交不活躍,認為可以理解,但對於香港來說,應較CME更具備發展條件。

莊太量說,目前香港銀行業已經有不交收的遠期人民幣合約(NDF)買賣,參與者主要是銀行同業買賣作為對沖之用,以及廠家及貿易商,作為鎖定匯價,減低風險之用,至於匯市內的大炒家則可能對人民幣期貨更有興趣,因為期貨具孖展功能,故此,會吸引炒家入市。

莊太量分析說,NDF及人民幣期貨雖然都是買人民幣升跌的不交收產品,但兩者在產品價值大小、目標客戶及孖展功能上各有不同,因此兩者並沒有產生直接競爭,兩者反而加速香港在人民幣資產的發展。

現時香港銀行業內買賣的NDF,大部分都是以美元作交收,合約銀碼可低至1萬美元,而將會推出的人民幣期貨統一以港元交收,每張合約暫定為100萬元,若期貨產品的籌備、推廣和宣傳工作處理得宜,莊太量相信,在市場憧憬人民幣升值和中國經濟高增長下,人民幣期貨這項新產品的前景是相對樂觀的。

莊太量說,人民幣期貨具孖展功能,小投資者亦可參與,但由於孖展始終含賭博成分,小投資者亦要量力而為,他預計銀行買賣人民幣期貨作為對沖之用,亦不會太多。

他又認為,採用莊家制運作是必須的,因為人民幣期貨推出初期,成交可能不太活躍,又或者市場出現一面倒,出現只買不沽的情況,屆時莊家便可發揮其作用。

今次,港交所推出人民幣期貨,對於人民幣報價更有幫助,以NDF來說,市場要待傳媒報道才知價格變動,但港交所的人民幣期貨價格可即時被市場得悉,促進了人民幣市場的效率。

莊太量指,香港實在有需要在現階段發展人民幣資產,及其他人民幣衍生產品,都值得研究。

據悉,中國繼推出人民幣遠期及掉期產品之後,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在醞釀推出人民幣期權產品,現在除了香港、新加坡等地已發展NDF,近年來人民幣無本金交割期權(NDO)市場也有相當大的發展,這些都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一定影響,中國發展人民幣期權,可以更容易掌握人民幣幣產品的主導權和定價權。

的確,長久以來在貨幣期權合約中,只有美元、歐元、日元等國際貨幣作為交易核心,現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,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高,離岸人民幣業務近年迅速發展,香港現時發展人民幣期貨及相關資產,可謂正合其時。

雖然有銀行界人士擔心,市場不會預期人民幣再有一次過大幅升值,即使人民幣一年升值5%,機構投資者亦不會有很大興趣,加上人民幣仍然未能自由兌換,因此直接影響市場需求不會太大。

事實上,人民幣升值已成趨勢,近日兌港元已升近「一算」水平,雖然,人民幣利率只有0.5厘至0.6厘,較港元2.25厘至2.5厘低很多,不過,市場預期人民幣年年升值,人民幣存款數字亦會上升,其他人民幣衍生產品,估計未來會陸續出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iyu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