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3月1日,波蘭10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以4.56%收盤,當天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的殖利率收盤價為4.58%,波蘭指標公債創下歷史上首度低於美國同期公債殖利率的紀錄。
波蘭與美國政府公債的殖利率,由2001年初的500多個基本點利差,演變到目前接近一致,反映出國際資金逐漸認同波蘭的債信。事實上,中歐的另一個重要成員捷克,10年指標公債殖利率自2005年以來一直低於美國,目前捷克公債殖利率為3.55%,遠低於美國的4.75%。經過共產制度解體後的十多年努力,以及歐盟整合的成效,中歐的經濟實力值得重新認識。
經濟成長穩定
歐盟成員的中歐四國中,波蘭的人口數約3,800萬人,捷克及匈牙利各約1,000萬人,最小的斯洛伐克則為540萬人,這個6,400萬人口的區域,得利於全球化的趨勢,在過去幾年間,逐漸成為西歐已開發國家最佳的生產基地,也讓中歐四國經濟成長穩定的維持在4%至5%間。
若從股市報酬角度觀察,中歐金融資產的表現也相當引人注目,統計自2003年3月全球股市起漲以來,MSCI新興市場指數原幣報酬上揚130%,而同時期的波蘭、捷克及匈牙利原幣股市報酬則分別上揚了175%、219%以及204%,與金磚四國的市場表現相比,並不遜色。
科技實力可觀
中歐的競爭優勢,並非只歸功於廉價勞工,該地區的科技實力也十分可觀。去年由美國昇陽電腦以及Google所舉辦的世界頂尖程式設計大賽中,兩場比賽的冠軍得主都是來自波蘭華沙大學的學生,這所校園建築仍保留舊蘇維埃風格的學府,被公認為是世界頂尖程式設計領域的佼佼者,實力甚至超過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在內的西方大學。此外,波蘭工程師每小時的工資約4美元,幾乎只有德國工程師收入的十分之一。
歷史上分分合合的演變,也讓中歐居民普遍可以靈活使用多國語言。印度最大的上市公司,也是該國科技產業龍頭的Infosys集團,旗下即有事業部門在捷克設立據點,其所雇用的約100名員工,具有13種語言的工作能力,雖然印度本身已是西方世界產業外移的重鎮,但該公司主管卻認為,中歐地區員工熟悉多國語言,文化上又比較接近已開發國家,這是印度員工所無法取代的優勢。
地理位置的特性,讓中歐四國與西歐處於相近時區,不僅溝通效率較高,從中歐飛往任何一個歐洲城市,只需要短短幾個小時,成為西歐國家產業外移的另一個主要誘因。以講究時效的流行服飾產業為例,如果西歐國家委託中國大陸生產,包含海運在內的整個製造過程大約需3個月,若是透過中歐或東歐地區生產,包含貨運運輸在內則僅需四至六個星期。雖然中國大陸的製造成本較為低廉,但是成本並非西歐企業外移的唯一考量。
通膨逐年下降
除了語言、地緣及歷史文化上優勢,中歐各國為了及早加入歐元區所作的改革,也讓這些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日益紮實。以斯洛伐克為例,除了經濟成長穩定,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控制在馬斯垂克條約所規定的3%以內,該國央行亦表示,通貨膨漲年成長率將從2005年的3.9%,降至2006年的2.5%。
新興市場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不可預知的政經變化,令投資人膽戰心驚,然而歐盟的整合效應與相關規章的約束要求,使得新興歐洲以較為規律的腳步成長,一個兼具歐洲地區穩定性與新興市場成長性的經濟體,是否正在逐漸成形中,值得投資人注意觀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