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02/07 經濟日報

華爾街日報亞洲版6日報導,瑞士、盧森堡等避稅天堂迫於歐盟強大的壓力,開始打擊以境外帳戶作為逃稅管道的行為,有錢人現在紛紛把私人帳戶轉移到新加坡。

報導指出,新加坡致力提升帳戶保密措施,改變信託法令,並允許滿足最低資產要求的外國人在新加坡置產,歸化成新加坡國民。這些都是新加坡吸引國際富人原因。

流往新加坡的私人帳戶資產有三個主要來源:在亞太經濟起飛中致富的有錢人、希望在亞太地區投資的外國人、以及因為稅務理由而從瑞士轉來的歐洲人。

報導說,這顯示在當今全球化的金融體系中,單一國家可藉由修法以吸引外資,但對各國稅務稽徵機關而言,想要堵住逃漏稅管道愈形困難。

新加坡希望藉由促進金融業務,降低經濟上對電子製造業的依賴。新加坡電子製造業者最近面臨低成本國家的強烈競爭,例如中國大陸。

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,星國政府決定把新加坡發展成亞太金融中心。

新加坡政府反對犯罪行為,對洗錢、國際恐怖份子資金流向的調查也願意配合,但在歐洲境外避稅天堂逐漸失去吸引力之時,避稅的確成為富人前往新加坡設立個人銀行帳戶的重要誘因。

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(Cato Institute)稅務政策專家艾德華(Chris Edward)說:「雖然稅務機關加強稽核與立法措施,試圖杜絕資金流向低稅率地區,但是拜科技之賜,合法避稅和非法逃稅的管道現在更為暢通。」

在歐盟加強查稅的壓力下,瑞士、盧森堡與英屬海峽群島(Channel Islands)等避稅天堂被迫與歐盟政府合作,瑞士去年6月開始向一些歐盟公民帳戶預扣稅款。2000年時,歐盟財政官員提議終止瑞士等避稅天堂的客戶保密條款;總部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(OECD)也倡議各國對稅務內容「交換資訊」,以壓制「有害的租稅競爭」。

瑞士銀行家表示,這些措施與壓力都在迫使富人的資金流出瑞士,反觀新加坡並非歐盟與OECD的成員,沒有配合查稅的壓力。新加坡官員則強調,新加坡的吸引力來自完善的法律系統、清廉的政府以及透明的金融體系。

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統計,包括個人銀行帳戶在內,新加坡金融事業管理的境外資產從1998年的920億美元遽升至2004年底的3,500億美元。波士頓諮詢集團(Boston Consulting Group)新加坡分析師史考特估計,新加坡的外國私人帳戶總值約1,220億美元。

瑞士是新加坡效法的典範。瑞士銀行吸引全球三成的境外資產。對存戶而言,瑞士最大的吸引力來自對帳戶內容的嚴格保密。1934年起,帳戶保密就成為瑞士法令的一部份,外國人帳戶在瑞士銀行可以只顯示金額。逃稅在瑞士屬違規但非犯罪行為。以往瑞士當局一直拒絕外國稅務機關查帳的要求,不過若涉及犯罪時願意揭露帳戶內容。

2001年,新加坡政府制訂法規嚴懲洩漏客戶帳戶資料的銀行,罰則甚至比瑞士還嚴厲。洩漏客戶資料者會被處以超過7.6萬美元的罰金,最高可處三年有期徒刑;在瑞士,類似行為的罰款約3.86萬美元或六個月有期徒刑。

新加坡金融局官員時常赴瑞士舉辦說明會,吸引歐洲富人前來開設帳戶,並招攬瑞士銀行業者前來拓展業務。在新加坡營運的私人銀行家數,從2000年的20家增加至2005年底的35家。瑞士信貸銀行(Credit Suisse)、瑞士聯合銀行(UBS)等國際銀行業者無不加強在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業務。新加坡金融局官員更時常派赴瑞士銀行實習,以熟悉國際銀行業務。

瑞士信貸銀行國際私人帳戶部門主管史崔勒說:「新加坡政府就好像一家公司,官員都努力協助你經營業務。」該部門在2005年把總部從蘇黎世遷至新加坡。

亞洲新富也是新加坡瞄準的目標之一。根據瑞士聯合銀行估算,不計日本,亞洲個人擁有的流動資產在2004年至2008年之間,年成長率高達8.9%,遠超過全球平均5.5%的年增率。

去年9月,瑞士信貸銀行位於亞太地區的私人帳戶總值達478億美元,在瑞士的帳戶則有1,050億美元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iyu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