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   根據中國統計局所公布之二○○七年上半年總體數據,中國GDP上半年成長率為一一‧五%,而原本令外界擔憂的固定投資成長過快問題,上半年數據固定投資成長率為二五‧九%,較二○○六年同期減少三‧九個百分點,顯示投資過熱問題暫趨緩和,而消費成長創下近年新高,似乎表現出中國經濟結構正朝較為健全的方向發展與調整。不過在工業產出及投資維持二○○六年水準,消費有所提昇的背後,受到國際大宗物資價格上揚,影響農民生產成本,使得食品及糧食價格攀升,而食品占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權重達一/三,結果造成上半年中國CPI上漲三‧二%,較二○○六年同期增加一‧九個百分點,六月更高達四‧四%,超出政府預定全年目標三%。此外貨幣供給M一成長率持續高於M二,貨幣供給之消長反映出中國股市持續上揚,吸引民眾解約定存,轉入活存帳戶之存款大增,其結果不僅對物價造成壓力,也使得股市快速上揚,產生金融資產泡沬化的風險。

為防止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物價上揚,以及股市快速上揚可能產生的崩跌風險,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於二○○七年一月及二月宣布調高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率○‧五個百分點,由原八‧五%調高至九‧五%,如圖一所示,為二○○六年來中國央行第四及第五次調升存款準備率,再於三月將貸款利率調高○‧二七個百分點,為近一一個月以來第三度升息。但二○○七年第二季,除了前述原因外,中國部分肉品的供需失衡再度帶動食品類物價飆升,七月CPI上漲率突破五%水準,達到五‧六%之一○年新高。
由於物價漲幅持續超出中國央行年度通膨目標,實質利率呈現負利率,為避免資金持續流向股市及房市,防止資產泡沬化的危機,中國央行於第二季三度調高存款準備率○‧五個百分點至一一‧五%,並調高一年期存款利率至三‧○六%,貸款利率至六‧五七%。第三季鑑於物價漲幅已有脫?趨勢,於七月二○日升息○‧二七個百分點至三‧三三%,並降低利息所得稅率由二○%降至五%,使稅後名目利率由二‧四五%提高至三‧一六%,並於八月下旬調高存貸款利率○‧二七及○‧一八個百分點,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三‧三三%提高至三‧六○%,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六‧八四%提高至七‧○二%,九月初再度上調存款準備率○‧五個百分點至一二‧五%。

雖然中國央行推出並執行一連串的貨幣緊縮政策,但對於物價及股市漲勢遏制效果卻相當有限,如表一所示。物價部分在外受到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國家需求增加,國際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,而人民幣匯率又受到政策調控,而無法大幅升值以抵銷進口物價上漲的壓力﹔在中國內部,近年來激增的貿易順差及投資流入,使得中國外匯存底頻創新高,也使得人民幣之貨幣供給成長率,遠超過經濟成長率水準,物價及股市便成為超額貨幣供給的突破口,食品價格的上揚僅是引爆點,而非物價上揚的主因。但國際原物價格、貿易順差及外商投資,以及人民幣匯率等問題均由來已久,並不是一夕之間造成,因此中國政府雖不斷推出並執行新的緊縮貨幣政策,幾乎每月調升利率或存款準備率,但其成果卻仍然有限。

「七年之疾難求三年之艾」,中國經濟持續過熱,除了結構性因素難以使用短期的貨幣政策奏效之外,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矛盾,也是另一項外界值得重視的焦點。在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方面,雖然中國中央積極採行緊縮貨幣政策,但對於地方政府而言,許多企業推動的投資案可為地方政府帶來財政收入,許多地方企業的大股東便是當地政府,其資金來源也是由當地政府提供擔保或行政指導所供應,在利益考量之下,目前各項貨幣政策在地方上並不容易執行,或是先緊縮民眾或與政府關係不深的民營企業貸款,而非國營或有政府入股的企業資金。
世界各先進國家包括台灣,央行威信對於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至關重要,不僅美國聯準會(FED)會議結果對全球景氣榮枯之影響動見觀瞻,台灣央行的貨幣政策,不論是利率調整或是道德勸說,也對國內股匯市及貨幣供給產生重要的影響。但中國央行的政策難以產生效果,其主因除前述地方政府的配合度不高之外,央行欠缺獨立性更為重要,由於央行貨幣政策須考量其他部會的意見,使得利率及匯率政策無法一次進行大幅調整,宣布時點又為免影響股市表現,每在週五工作日結束後才行發布,不僅使其效果在假期後淡化,更使得股市投資人對政策產生預期,每在周五出脫持股,周一再行進場,而一般民眾也產生對政策不會一步到位的預期,而趕在股市大幅下滑前加碼股市,這些民間對策對於政府貨幣政策不僅造成負面的抵銷作用,更對於央行威信將造成打擊,而無法扮演各國經濟發展中央行的積極關鍵角色。

2007/09/14 財訊快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iyu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