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「絕對報酬」有玄機? (95/03/21 17:17:00)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基金商品琳瑯滿目,各家基金公司不斷引進新式策略的產品,近來許多號稱「絕對報酬」投資策略的基金商品開始問市,不過,究竟這些「絕對報酬」的基金投資商品到底賣的是什麼? 過去的共同基金大多依據參考指標的成份股佈局,屬於「相對報酬」的投資觀念,但常常出現基金績效下跌,甚至出現負報酬,但是績效依然「打敗大盤」的情況,因此,市場上便開始出現愈來愈多號稱追求絕對正報酬的基金。 實際上,「絕對報酬」投資策略只是追求特定期間(通常為12個月)內達成正報酬的投資目標,並無法保證保本,此外,依據法令規定,國內發行的股票型基金都有60%-70%的持股比例下限,即使平衡型基金也有30%的持股下限,因此並不可能100%持有現金,加上國內法令禁止放空(賣出未持有之個股)與信用交易,故只限長倉(Long only)的國內股票型基金要達到絕對報酬績效目標的可能性並不高,因此,充其量只能稱作「完全回報(Total Return)」,而非「絕對報酬(Absolute Return)」策略型基金。 「絕對報酬」與「完全回報」兩種投資策略都無法保證保本,但都是以追求基金績效的正報酬為目標,也不依據任何參考指標佈局,因而賦予基金經理人較大的彈性調整投資內容。不過,絕對報酬策略型基金要求達成正報酬的期限多在12個月內,基金屬性多為債券型基金(避險基金除外),這和一般要求在三年內達成正報酬且多為股票型基金的「完全回報」策略型基金有很大的差異。此外,為了在12個月內達成正報酬的目標,「絕對報酬」策略型基金必要時通常可以100%持有現金或債券,但「完全回報」策略型基金通常仍保有一定水準的股票部位。 寶源投顧表示,雖然「絕對報酬」仍無學理上的正式定義,但在國際投資界已有一定程度的共識,實有必要針對「絕對報酬」或「完全回報」策略進行釐清,以避免誤導投資大眾。至於投資大眾在投資前也應當針對這些號稱「絕對報酬」基金的投資策略、持股內容以及投資限制等要項深入瞭解,方能挑選合適的基金工具以提高達成絕對正報酬的機率。 絕對報酬與完全回報投資策略比較表
資料來源:英商寶源投資 |
- Mar 24 Fri 2006 16:31
【基金】基金「絕對報酬」有玄機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