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隱藏性通膨 悄漲一輪 2006/04/17 工商時報
今年首季國內通膨率僅一.三五%,看起來似沒有通膨的壓力,但事實上目前台灣許多物價上漲的方式日漸高明,傳統的統計極可能低估了物價漲幅。
主計處為估計消費者物價(CPI),每個月在各大城市及鄉鎮調查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價格變化,總計列入調查的項目超過五百項,每項每月查一至九次,這樣的調查不可謂不細,然而如今商家漲價方式推陳出新,同樣一碗麵,價格沒變但少了一個魯蛋,同樣十五元的波蘿麵包發粉多了麵粉少了,另外許多服務費率沒有調漲但優惠縮水不少,凡此種種不勝枚舉。
許多人也許會問,業者何以不乾脆直接調漲售價來反映農工原料的上漲?原因不難理解,近年來零售業競爭壓力愈來愈大,漲價的代價就是失去顧客,但是用這種隱藏式的價格調整方式至少可以讓消費者在「價格幻覺」中繼續消費一陣子。惟業者這種調價策略間接的也使得CPI 難以反映出真實的物價漲幅。
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民眾一直覺得物價在漲,但官方所呈現的統計卻如此平穩的原因。簡而言之,國內目前表面上 CPI漲幅不高,但隱藏性通膨卻已是悄悄而動。
------------
生意人腦筋動得快
其實從小到大,上述的隱藏性通膨一直都存在
每每覺得一家好吃的店,下次再去吃,就會發現不是量變少了,就是菜色改變了
只是自去年年末以來,這波隱藏性通膨,因為國際商品期貨紛紛走揚,
造成台灣向來都是原物料進口,製成商品再出口或販賣的商行及商人受不了開始『悄悄而動』
動的消費者受不了
大喊『什麼都漲,什麼都貴,就是薪水不漲~~』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